“科技强审 智创未来”—— 南京审计大学召开“计算机与智能审计创新发展大会”

发布者:唐小芳作者:审核人:发布时间:2022-12-13浏览次数:10

12月10日,我校举办计算机与智能审计创新发展大会。此次会议由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承办,也是自学院成立以来的首次亮相,向业内外展现了,我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科技强审,不断守正创新的有力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审计署原党组成员、副审计长、中国审计学会会长孙宝厚,欧洲科学院院士、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会长鲍国明,审计署农业水利局局长姜江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计部副总经理周立云等专家齐聚一堂,线上线下热烈研讨。与会期间,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校长董必荣和来自政府部门、著名高校以及企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董必荣致辞。他表示,南审在39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审计事业的初心不改,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他指出,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把培养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素质专业化“经济卫士”作为责任义务;将创新审计理论引领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作为我们的使命担当;将新科技赋能审计业务推动审计技术转型升级作为我们的定位目标。努力打造审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四大基地”。

孙宝厚会长致辞。他以讲故事、谈体会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他指出,被审计单位已经或即将信息化、智能化,审计信息化、智能化势在必行。否则,审计单位将失去审计资格。为构建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有效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更需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智能化要效率。事实上,这方面已经有不少实践探索和成功的经验。他强调,设立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很有必要,通过培养专门人才、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对策建议、开发技术方法等提供智力支持,以适应、服务和引领智能审计及整个审计事业的繁荣发展。

郑纬民院士表示,当前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汲取便利的新问题新挑战。

周志华院士肯定了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的作用。他表示,学院作为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的重要一员,始终围绕国家审计事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智能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学科建设、IT审计特色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鲍国明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落实“科技强审”战略,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发展,迫切要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数字化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她指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将积极拥抱审计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重视计算机、云计算等技术的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全覆盖”,为内部审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姜江华对南审历年来的办学成果和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他表示,今天的大会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平台,为计算机智能建设和智能审计学科交叉复合人才培养开启了全新的探索。他期待此次会议收获更多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为计算机学科建设和审计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把脉、出谋划策。

周立云介绍了中国石化集团审计工作的相关情况。他希望学院在今后的办学和发展中,要以人才为本,创新为先,实践为基,把握时代机遇,锚定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服务。

在各位专家的致辞后,计算机学院(智能审计学院)院长徐超作题为《计算机与智能审计创新发展》的报告。他表示,近年来学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一批具有审计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全国“科技强审”的“排头兵”。高校计算机学院应面向审计实务需求,主动进行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研究,为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南审力量。他强调,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围绕“科技强审”要求,将新兴技术赋能审计,为南京审计大学“大审计”平台战略做支撑作用,为国家培养计算机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区块链审计等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

大会第一阶段由副校长任志成主持。第二阶段,专家们分为两组,分别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依托政产学研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推进智能审计人才培养,服务审计监督工作”“如何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发展、科研创新及智能审计特色人才培养”两个主题各抒己见、深入研讨。

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清华大学、江苏省审计厅等30多个国内高校、政企部门发来贺信。